全网热议的这种穿搭,能暖和吗?
面对飘忽不定的气温,“上暖下凉”的穿搭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其中“卫衣+短裤”尤为常见。
在小红书上搜索上暖下凉穿搭,有800万+篇笔记,在“秋冬穿搭”的词条里,“上暖下凉”也是网友讨论的热门穿搭方式之一。
那么“上暖下凉”的穿搭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穿能暖和吗?
经久不衰的“上暖下凉”
其实,“上暖下凉”的穿搭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英国的戴安娜王妃就曾尝试过这种穿搭风格,印花卫衣搭配一条不同色系的骑行短裤,显得活泼又时髦。
图源:时尚芭莎
经典美剧《老友记》中,Rachel在剧中也曾用棕色卫衣搭配灰格子短裤,看起来俏皮又可爱。在小红书上,就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被Rachel的这套穿搭“种草”了。
图源:电视剧《老友记》截图
“下凉”不只能搭配短裤,短裙也是不错的选择。
赵露思在《偷偷藏不住》中,棕色卫衣搭配黑色百褶裙。电视剧《承欢记》中,杨紫身着绿色卫衣搭配白色牛仔裙,颜色的碰撞让人眼前一亮。
图源:电视剧《偷偷藏不住》《承欢记》截图
这种“上暖下凉”的穿搭也不只局限于日常生活场景,在职场中也是许多人的选择之一。
今年上半年爆火的韩剧《眼泪女王》中,金智媛饰演的女主角洪海仁作为一名职场精英,就有很多套“上暖下凉”的穿搭。不同于上述“卫衣+”的搭配,在该剧中,“上暖下凉”多是选择小香风外套或西装外套。
图源:电视剧《眼泪女王》截图
在电视剧《流金岁月》中,倪妮同样饰演了一位职场女性,“西装外套+西装短裤”的搭配十分干练。
图源:《流金岁月》截图
当然,这种穿搭也不是女性的专属,“上暖下凉”的男生也不少,Justin Bieber、Harry Styles等男星就曾穿“卫衣+短裤”出街。
图源:微博@41Fit、@嗨Q电影
王一博、魏大勋等男明星在拍广告大片时也上身过这样的穿搭。
图源:Jimmy-Choo、魏大勋官方微博
对“上暖下凉”的穿搭方式,不少人觉得够时尚,能将自己的“美腿”秀出来,并且“上宽下窄”能显得人腿细、身材比例好。除此之外,这种穿衣方式还能提高衣服的利用率,比如一件短裤可以从夏天穿到秋天,一件卫衣可以从初秋穿到初冬。
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这种穿搭:这样穿到底是觉得冷还是热?还有人认为,这种穿搭只是好看,实际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场合能这么穿搭。
所以“上暖下凉”真的只是好看吗?这种穿搭方式真的不冷吗?
这样穿保暖吗?
一般来讲,“上暖下凉”的穿搭往往出现在一天内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时节,暖和的上半身和相对清凉的下半身就会让人不那么冷,但也不会太热。
此外,这一穿搭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的一篇文章就对人体各部位对于温度的反应做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身体各部分对温度的敏感度依次为腰部、背部、胸部、大腿部、上肢部、小腿部。也就是说,靠近身体核心的身体重要部位对温度刺激敏感性高, 处于身体肢端的部位对冷刺激相对不敏感,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说“只要上半身暖和,就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
颜色越深,表示该部位对冷刺激越敏感|图源:参考资料[2]
此外,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体内各组织器官,如躯干肌肉、内脏器官以及脑部等,这些产热器官都分布在上半身,产热器官分布较少且距离产热器官较远的下半身温度相对上半身而言较低。比起以心脏为中心、体温维持在37℃左右的上半身,下半身越往下温度就越低,甚至上半身和足部的温度可相差6℃。
“上暖下凉”式穿搭,对维持上半身略高的温度或许也有帮助。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腿部就不需要保暖。
如果膝关节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中,可能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低温环境中,低温会导致关节僵硬和关节灵活度下降,增加关节软骨损伤的风险。低温刺激还会造成滑膜囊分泌的滑液减少,关节消耗速度随之加快,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病概率。就算是“春捂秋冻”,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医师樊茂蓉的观点,膝关节也不在“冻”的范围内,尽量做好保暖。
那既然露腿存在这么多的健康隐患,为何“上暖下凉”的穿搭还这么流行呢?
好看是一大原因。B站up主“纳尼Video”曾对日本街头光腿穿裙子的女性进行了采访,从采访的结果来看,她们其中有些人并非更抗冻,而是单纯为了好看所以舍弃了温度。
被问为何要光着腿时,女生表示“学校说不能穿”|图源:B站账号山下智博视频截图
抛去社会环境不谈,在秋冬仍然光着腿的人或许真的不怕冷。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对42名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的健康男性进行了测试,要求他们在14℃的冷水中泡20分钟后,再到室温中休息10分钟,如此往返,直到他们的体温降至35.5℃。在浸泡过程中,研究人员用肌电图(EMG)测量参试者的肌肉电活动,并研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类型构成。
研究发现,在无α-辅肌动蛋白-3的基因变异人群中,近70%的人能够将体温维持在35.5℃以上,只有30%的有α-辅肌动蛋白-3的参与者能够做到这一点。
原因在于,α-辅肌动蛋白-3是存在于快缩肌纤维的一种蛋白质,后者与慢缩肌纤维共同构成了骨骼肌。缺乏这种蛋白质的参与者拥有更多的慢缩肌纤维,这使他们能以更有效的方式保持体温。快缩肌纤维会导致颤抖,而慢缩肌纤维会经历更多的基线收缩并产生热量,所以更能抵御寒冷。近20%的人群体内不存在该蛋白。
除了基因的作用外,是否抗冻还与身材有关。
高挑腿长或许都是很多人追求的,但这样的身材理论上来说更加怕冷,因为身体表面积越大,散热越快。而且很多人嫌弃的脂肪,也有保暖作用。这里说的脂肪并不是指身上的肥肉,而是指棕色脂肪,它能高效产生热量,提升基础代谢,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但老年人和肥胖人群只有较少甚至没有棕色脂肪。
此外,肌肉也能让人更加耐寒,因为肌肉的代谢率比较高,所以产热也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肌肉男”在冬季会更抗冻,当然,他们或许也更乐意少穿一些来展示自己的身材。
综合来看,“上暖下凉”的这种穿搭方式固然好看,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少健康隐患。如果不是天生的抗寒圣体,还是老老实实“上暖下暖”吧。